养猪小妙招,学会秒辨猪病
时间:2017-11-29 点击:3790
一、看粪便,判断猪病
1、仔猪出生7天拉黄色的稀粪便,故称黄痢;出生7天以上拉白色稀粪,故称白痢,均是细菌感染发病,也称细菌性腹泻。哺乳仔猪感染黄、白痢后基本不影响仔猪吃奶,但是掉膘厉害,生长缓慢,最终消瘦、脱水衰竭而死亡。
2、猪副伤寒(也成沙门氏菌),病初拉黄色粥状稀粪、病中后期拉绿色或黑色稀粉,最终胃肠溃疡、充血、皮肤败血而死亡。
3、回肠炎(也成慢性梭菌病),病初拉灰色或灰黄色粥状稀粪,病程5-7后拉黑色粪便,最终胃溃疡、肠道坏死而死亡。
4、慢性猪瘟、弓形体,病猪有的先拉稀,后期便秘;而有的病猪先便秘,后期出现腹泻;但是感染猪瘟与弓形体病之后,病猪拉干粪时,粪便上附有肠黏膜脱落的现象,类似有猪油样物附在粪便上,稀粪一般呈干、稀分离状态。
二、看尿液,判猪病
1、尿液茶褐色、酱油色,可怀疑弓形体、猪瘟、附红细胞体等。
2、尿液发黄混浊,可怀疑慢性猪瘟、副伤寒、猪丹毒、膀胱炎、心火旺盛等。
3、尿液结束后有白色石灰渣样物,可怀疑猪肾结石。
4、尿液带有奶油状的物质,可怀疑饲料蛋白含量过高,导致蛋白尿。
5、尿液一开始带有血液,结束没有带血,可怀疑膀胱炎、尿道炎。
6、尿尿结束带有血液,可怀疑肾炎、膀胱炎。
三、看体温,判猪病
1、体温39.8-40.5℃,可怀疑副伤寒、慢性猪瘟、伪狂犬、气喘病、副猪嗜血杆菌等。
2、体温41-42℃,猪肺疫、猪丹毒、弓形体、附红细胞体、脑炎型链球菌、蓝耳病等。
3、体温低于38℃以下,多有水肿病、脑炎型链球菌、伪狂犬、慢性猪瘟的后期。
小结
养猪是系统化工程,细节才能决定养猪的效益,不但要加强饲养管理、营养、疫苗、保健,同时也要做好平时的饲养观察,有病早发现、早确诊、早隔离、早治疗,才能保证保证养殖投资的事半功倍的养殖效益!
主营产品:漏粪板模具
相关新闻
-
种猪科学的配种时间与方法
要提高母猪的受胎率与产仔量,除要求公猪提供优良品质的精子、适宜的时间授精、配种、母猪尽多量的排出受精的卵子外,还要科学的掌握配种时间与方法,这点无论是在小规模养殖户还是在规模养殖场,均尤为重要。本期,畜牧专家网的小编为广大养殖户们详细的讲解一下,母猪科学配种的时间与方法!一、母猪1、发情规律。母猪初情期排卵的年龄为3~6月龄,此时的生殖器官及机能未发育完全,一般不宜参加配种。5~8月龄可参与配种。母猪分娩后2~7天出现第一次症状不明显的发情,不正常排卵,不
2017-12-22 -
散户猪圈建设应做好六点
散户占据我国养猪市场的半壁江山,因此散户养好猪非常关键,想要养好猪就要先从猪舍建设做起。一、设计原则:造价低,使用方便;舍内地面不积水、不打滑,墙壁光滑易于清洗消毒;猪舍屋顶应有保温层,冬暖夏凉,易于环境控制。二、设计规模: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和管理能力。以2.5平米一头母猪的饲喂面积计算,饲养量在200头以下可以设置一个圈舍,200头母猪为一个圈舍单位,就是500平米的母猪圈舍,500平米的圈舍可以混养200头母猪,也可以分成每125平米一个单圈。饲喂50
2019-06-09 -
应该提高胞内劳森菌引起回肠炎的重视程度
胞内劳森菌(回肠炎病原体)已在猪场中存在很多年了。但只是在1998年第一次大规模禁用抗生素生长促进剂时才显现为一种重要的病因。到1999年年中,猪农们发现猪粪松软发生率显著增加,最常发生在10~l5周龄后的生长猪之中。据估计,这种现象造成的生长性能下降。通常使每头猪的成本增加2英镑。大龄猪急性病例往往导致死亡。不过这在英国和爱尔兰的发生率相对较低。猪农们经常报告慢性回肠炎患猪生长率下降和饲料效率低下。胞内劳森菌定居于感染猪的肠壁上。引起刺激并且降低肠道对养
2017-10-02